阿里巴巴代运营知识干我们这一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从入行开始就不断的在寻求老前排们的指点,网店运营这个行当对经验和阅历的依赖非常重要。那些老前辈们,往往看一眼计划就可以从自带的“经验库”中,找到过去的一个案例来肯定或者否定这个计划。于是乎,我们每个人也在不断的积累自己的经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案例,我们都把它们记在的脑海中。尤其是,对于身边的小伙伴、竞争对手、整个行业中的各种成功案例,我们都会摸索一下他们的链路、套路、玩法。然后,有机会就拿来尝试,由于别人成功过,并且就在前不久刚刚做成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完整的拆解,分板块、分模块、分细节的一一掌握,因此,我们坚信按照这样做一定也可以成功。但是,这样真的对吗?大家凭心而论,有多少别人能玩起来的套路,我们也能玩转的呢?又有多少别人能拿到的结果,我们也能拿到的呢?恐怕残酷的事实在不断的告诉我们:别人行,但你不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来举个例子:有些商家是通过在微信组织社群的方式来迅速扩大客户的基本盘,通过小程序来快速完成成交转化,接着,对成交、未成交、活跃、非活跃的客户细分方式来做客户分层,然后,引导他们去淘宝、天猫成交,以此在淘系平台形成“爆款”潜力。你说这个能行得通嘛?逻辑上没啥问题,只要是遵循客户行为习惯、平台正反馈循环且不违反平台规则的手段都是可以用的。但你照搬照抄的时候,却一定会发现微信的客户很难引导到淘系成交,流失率非常高,还不如就放在小程序算了。但这个时候,你又会发现社群维护的成本以及促使成交的价格让利,一时半会很难在微信弥补回来,每一次裂变和维护成本都非常高。如果,不把客户引导到淘系的话,就无法通过淘系平台的正反馈循环来获得更多的流量。那么,为什么别人可以呢?原因很简单,他们用了“会员通”,这玩意儿就是让各个平台的会员互通,这个工具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阿里是公开开放给所有商家使用的,但问题是:你真的有很强悍的会员运营能力吗?这个例子中的核心能力并不是引流、促销、转化能力,也不是工具有多么神奇,而是在于强大的会员运营能力。然而,在形成成功案例的过程中,却被突出了引流转化能力,那岂不是直接把我们都带沟里去了?这也不是人家故意的,或许他们自己本身就没觉得“会员运营”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人家本来就是把这个事情当做基础条件的,从而侧重于突出各平台优势资源利用和平台互通能力。没搞清楚状况的人,岂不是直接就走上了不归路嘛!再举个例子:身边无数的人都在说做店铺要砸钱;做爆款要砸钱;做不到类目 TOP 就没有资源。想想好像那些头部商家也都是财大气粗的主儿,那些早年间白手起家的商家,到了今天要么也是一轮轮的砸钱,要么早就出局了。事实胜于雄辩,外加大家都这么说,所以,好像就应该是这样的。但各位有没有想过,做网店就必须“砸钱”从公域获取流量的玩法套路,是不是从那些大商家嘴里说出来的?或许他们的确是这样做起来的,但这是过去很多年的事情了,这会儿都已经开始做“关系成长”和“人群资产价值”了。也就是说:“砸钱做公域流量”的玩法连这些成功案例中的主角儿都已经开始有转变了,但他们还在继续坚称要这样做。这里有很大一块原因是“强者设定规则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们有意或者无意的设定规则,一定是用来维护自己利益的,他们当然希望大家都去砸钱,因为在资金方面他们有绝对的优势。但如果是做“新、老、粉、会”的运营呢?如果是“个性化需求匹配”呢?或许这些就都成为了他们的弱势。对于小商家而言,要满足个性化首页的设计,或许 3 个自定义页面就解决问题了,大商家或许需要 50 个自定义页面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他们有钱可以做 50 个、100 个甚至 200 个,但淘系开放了店铺算法能力后,谁都不需要做这么多页面,卡片和模块就可以智能化的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层面大商家的资金优势完全不存在了,他们当然不希望大家在这个维度去 PK 喽。如果,你傻乎乎的和他们拼“砸钱公域引流”岂不是用自己的弱项去和别人的强项 PK?聊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我们被锁死在成功经验之中,是由于:成功案例往往会突出某些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很多其他因素,莫名的就产生了偏差;与此同时,成功者当然要突出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优势和对手比拼,所以,经常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强化一些内容,这样就直接把我们带沟里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第一、当发现一个大多数人都认同的一个方法,但实际成功率却很低的时候,放下手里的事情,好好的梳理一下这种方法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第二、当发现单一条件就可以促成某个结果的,最好重新分析一下,是不是遗漏了什么相关因素和条件;少于 5000 字的案例分析,就当故事看吧,一般这种案例分析真的就只是一个故事而已,省略了太多重要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