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代运营知识干网店运营最怕的就是“犯错误”,轻则挨领导批评、被同事责怪,重则给店铺带来经济损失。所以,我们这些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干着手里的活,生怕一个疏忽就丢了饭碗。更有甚者会把 SOP 视为宝典,最好是有一份规定了每天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动作的规范操作手册。不犯错的同时,还能寄希望于完成规定的标准运营执行之后得到目标达成的结果。反正,只要看到一个什么操作宝典、模型分析的时候,眼睛都发亮了。哪怕,随着自己职位的升迁,也始终把建立一套运营标准 SOP 视为自己工作能力的体现。这种工业化时代、流水线标准操作的思维方式虽然在过去的 100 多年的确很有效果,但在面对互联网的时候却漏洞百出。对于网店运营这种需要依靠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工作而言,这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一件事情。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反驳:基础都没打好,怎么创造?网店运营不是开玩笑的,一个失误,损失点销售额也就算了,哪怕是赔点钱都可以接受,很多时候一个错误会导致全年计划节奏打乱,甚至,用几个月的时间都难以把流量恢复起来。干这一行还是少点创意微妙!在过去,整个商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速度是很慢的,几代人所处在的环境都是没什么变化的,因此,可以用一套标准化来规范工作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效率。但今天的商业环境和社会环境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网店的整个生存环境也随之千变万化,我们怎么可能用一套一成不变的标准动作来完成工作呢?这会儿,矛盾产生了,网店的生存环境不适合按部就班的工作,但创新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这事情咋整呢?这样的矛盾其实来源于我们对“犯错误”的理解偏差。大多数人对“错误”地认识是绑定了“结果”的,也就是说:当出现了不好的“结果”之后,会追溯过程中的问题,把那些不符合之前习惯的东西都找出来,视为“错误”。也就是说,无论是不是这个环节带来的结果,反正这个环节和以前不一样,就视为“错误”。久而久之,我们就把不符合习惯动作的所有东西,无论结果如何都视为“错误”。但我们却忽略了所谓的创造力,恰恰就是因为我们在不断的“犯错”,只是由于从“结果”来看,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然后就把这些“错误”视为了“创造力”。咱们举个例子:刚刚有“淘宝群聊”那会儿,群内的功能很薄弱,大多数客户也没有在淘宝群里面聊天的习惯,整个群冷冷清清的,基本上各家店铺的玩法就是在群里推送各种促销信息,由于生意参谋也没法追溯这个维度来源的成交情况,反正大家都抱着“做总比不做要好”的心态运营淘宝群,这玩意儿还真的很容易建立 SOP。没想到,就是有人还能“犯错”了,在群里推送的优惠券,在其它渠道没有发,也没有上架店铺,这就变成了一个“群专享券”了,结果发现群里虽然没人聊天,但这个券的领用和使用率都很高,说明群内其实活跃度很高,只是没有从“聊天”这个维度呈现活跃度而已。然后就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群内专属营销,并且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方案。再后来,随着淘宝群聊的功能越来越多,购物小程序也可以和群打通,群的发挥余地就越来越大了。结果,当时因为这么一个“错误”所带来的持续行为和经验积累,在今天就变成了一种高效的运营技能了。这太意外了!那这会儿肯定会有人说:难道以后运营的时候就随意的去犯错误吗?当然不是啦,其实我想说的是“创造力”是建立在“犯错”基础之上而来的,因此,我们不要害怕犯错误,不要用“结果前置”来看待“犯错误”这件事情。聊了这么多,道理是讲完了,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呢?第一、当出现“坏结果”的时候,不要轻易的把那些不同寻常的行为简单的视为“错误”,影响网店运营结果的因素只存在相关性,不存在必然性;第二、对于能逻辑自洽的“不同寻常”的运营行为,是完全值得尝试一下的,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好的结果;第三、鉴别“结果”好坏的时候,需要把时间尺度拉长,很多时候阶段性结果和最终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